找到相关内容185篇,用时5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慧远的佛学思想

    ,谓之法性。法性无性,因缘以之生”(《大智论钞序》,《出三藏记集》卷十)。这是以“本无”来论法性,而诸法本无的原因,在于因缘,诸法缘起性空,“生缘无自相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90474304.html
  • 知义法师:如何读《金刚经》?

    自在,是为以实相为体。观照为宗,依修行方法来说,此经主要目的,是希望众生于日常生活中,随时能以实相义理而静观诸法,如能了知诸法,无一不是缘起性空的现象,因此即能远离诸相而得解脱,是为观照为宗。文字为用...如水之与波,名虽有二,实则为一。性是诸法本具的实性,相是诸法缘起的相状。本体即诸法未生之前根本的理体,现象即诸法已生之后的各种形象。其实所谓理,就是性,就是本体,所谓事,就是相,就是现象。 把以上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2076577.html
  • 问:佛家的十戒是哪十戒?

    六、不恼害戒],谓菩萨不学邪幻咒术,及造作方药,恼害众生。但为救护一切,而持于戒也。 [七、不杂戒],谓菩萨不着边见,不惑外道所计,但观诸法缘起不实,一心专持出离生死之戒也。(边见者,谓外道于断、常二见中,随执一见也。外道所计者,谓计此身从梵天生,从微尘生之类也。诸法缘起者,谓一切法,皆由眼等六根为因,色等六尘为缘而生也。) [八、不贪求戒],谓菩萨不现异相,彰己有德,起贪求心;但为满足出离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09385177409.html
  • 密教纲要绪言

    、 横之判教 二、 竖之判教 三、 十住心与诸宗 第七章 诸法缘起说显密不同 第八章 六大四曼三密 第九章 一法界多法界 第十章 心法色形 第十一章 纸木绘刻之图像...靡阙。此岂非所谓诲而无倦者乎。宜其讲演越月而听众无减也。今公师之手记于世。又附讲演日录于后方。(译者按。此项以无关宏旨。故删去不译。)而记其缘起若此。是书也。与两部曼荼罗通解。共为研究密教之键钥也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3580096.html
  • “离言绝待”刍议

    体性,所修方便,悉空无益,同于兔角、石女之子,非作因成故。”此“无体性”,即是指断灭空,而非指妙有真空,非指“诸法缘起无自性”,亦非指“无遍计所执自性”。“悉空无益”,即指悉成断灭空,徒劳无利益,如来非...实性、佛性、不二实相、本来面目、第一义空性,而非指“诸法缘起无自性”之“自性”,非指遍计所执自性。故不可以度量分别心望文生义,堕于二边,将“缘起无自性”和“一切法空,一切法无生,一切法无自性”看作断灭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0241862.html
  • 佛教的心灵环保--释见引

    定心、明心、净心之境界。 修般若以对治愚痴,愚痴是指(一)不信三世因果,(二)不知诸法缘起性空,(三)不知诸法实相,佛性本具之理,故般若智慧恰可归纳为:(一)因果通三世,所谓“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,欲知来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|”明白因果之理,深信因果之理,则不断地反观自照检讨反省,积极的断恶修善,使自己的人生愈走愈光明。(二)诸法缘起性空,佛言:“诸法因缘生,诸法因缘灭。|”一切法是因缘...

    英国倪世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81473899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主流及前景展望

    传义、摄论师(包括地论师北道)义、地论师南道义,恰好构成唯识学内部一个由妄至真、由显到密的序列,即分别以染识、染净和合识、净识作为诸法缘起所依。玄奘大师所弘全面完整地保持了印度唯识今学(护法——戒贤一系...广延与质量的相对性将“物质实体”的概念消融于“关系实在”中,正可表明定相与自性之“不可得”;基本粒子的相互构成而非独立自在,正合“诸法缘起”之理;量子力学对意识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参与了物质实在构成的揭示...

    吴可为

    |中国佛教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19161497230.html
  • 将般若智慧用于生活的公式[济群法师]

    理解这个公式之前,首先要知道般若经教的核心思想——缘起性空。佛法以为世间万物都是缘起。《阿含经》曰:“有因有缘世间集,有因有缘世间灭。”又曰:“诸法因缘生,诸法因缘灭,我佛大沙门,常作如来说。”又曰:“此有故彼有,此无故彼无,此生故彼生,此灭故彼灭。”缘起是因缘和合而起,因是亲的条件,缘为疏的条件,不论小如微尘,还是大如宇宙,无不是因缘的假合。缘起,说明了万物都是相互依赖的存在。   诸法缘起的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般若|智慧|心经|金刚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07541725941.html
  • 缘起与性起

    诸法因缘生,我说是因缘,因缘尽故灭,我作如是说。”(一译“诸法缘起,如来说是因,彼法因缘尽,是大沙门说。”见《南海寄归内法传》卷四)经称佛言:“如是偈义名佛法身”,“若有众生解了如是因缘之义,当知...缘起性空与性空缘起  诸法缘起,如实说明了一切现象的本来面目,蕴含业力因果、空、无我等深义。依缘起法则观诸法之相状结构,则成法相论、俗谛,观诸法之体性,则成法性论、真谛。性、相二学及真、俗二谛,皆同一...

    佛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85538927.html
  • 佛教团结五大合作

    过去、现在和未来彼此是相互影响、互有关联的。另一方面,佛教的根本义理也立基于“诸法缘起”之上,意指万事万物都处于相互依存的关系之中,“此生则彼生,此灭则彼灭,此有故彼有,此无故彼无”,没有任何事物是独立...在佛教义理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。换句话说,若佛教义理的精神亦充分展现出“组织制度”的特质,那么,佛教的团结合作便能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了。  二、从“因果”和“缘起”角度看佛教团结合作的必要性  值得欢喜...

    会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03839326.html